在厦门某岛屿的碧海蓝天之间,一场长达五年的政企纠纷终于迎来关键转折。一家民营企业在强拆后坚持依法维权,历经诉讼、行政复议,最终成功推翻行政机关的赔偿决定。这场胜利不仅是对企业合法权益的捍卫,更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注脚。
案件详情
1993年,厦门某置业公司的前身——某水产养殖公司响应政府“开发无人岛”号召,斥资数千万元开发岛屿。填海造地、修建码头、打造生态养殖基地……企业耗时十余年将荒岛建设成集旅游、养殖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岛上四栋别墅、商业建筑及数十处基础设施拔地而起。
然而2018年,区政府启动“某岛屿保护开发项目”,将企业建筑划入征收范围。因补偿标准争议,2019年6月,街道办突然强拆岛上全部建筑。监控录像显示,数百人登岛实施拆除,价值数千万的设施化作废墟。
强拆当日,置业公司即向法院起诉。2022年,厦门中院终审判决确认强拆行为违法,并明确街道办需赔偿企业损失。但赔偿协商陷入僵局。
2024年9月,街道办作出《行政赔偿决定书》,仅认可648万元赔偿款。面对这与实际损失相差过大的方案,企业毅然决定委托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王兴华、刘亚峰两位律师启动维权。
律师观点
两位律师分析发现,赔偿争议的核心在于:
土地性质认定错误:政府将土地定性为“国有划拨工业用地”,但1994年原始批文明确为E类建设用地(旅游娱乐用地),直接导致补偿标准缩水近10倍;
房屋性质扭曲:三栋1997年前建成的别墅被认定为“工业办公用房”,而同期同区位别墅市价超8万元/㎡,政府却按工业用房评估,单价仅数千元;
赔偿项目严重缺失:码头、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未被列入赔偿范围,评估报告甚至遗漏法院判决确认的“挡土墙3”等附属物。
律师策略:
证据重构:调取1994年原始规划档案、建筑审批手续,证明土地和房屋性质;
程序狙击:指出街道办未依法协商赔偿标准、评估机构选定程序违法;
法律围剿:援引《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三条、《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第十四条,主张按损害发生时市场价赔偿。
现场谈案
2024年12月,区政府政府行政复议庭审现场,京云律师抛出致命证据链,绝地反击:行政复议揭开政府三大违法事实:
1. 关键证据“挡土墙3”离奇消失
法院判决明确强拆包含21处附属物,但赔偿决定中“挡土墙3”未被列入。律师出示强拆前后对比图及法院判决书,直指“遗漏重要标的属基本事实错误”。
2. 评估报告涉嫌造假
评估公司明知别墅用于商业,却按工业用房估值。律师对比同期别墅交易记录,揭露评估单价不足市场价15%,并指出评估机构未对土地性质争议提出保留意见,违反《资产评估法》。
3. 赔偿协商沦为形式
街道办在土地性质未明确时强行作出决定,且未回应企业提出的停产停业损失索赔。律师援引最高法院判例,强调“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合法征收补偿权益”。
最终,在京云拆迁律师王兴华、刘亚峰的精准出击以及全方位防守下,法院判决:撤销原赔偿决定,责令街道办60日内重新处理!
此案为政企纠纷处理提供了典型范本:
1. 证据意识决定成败
企业完整保存1994年建设用地批文、建筑审批手续原件,成为推翻“违建”认定的关键证据。
2. 专业法律团队破局
律师通过对比30份政策文件,证明“工业用地”认定与90年代规划不符,撕开赔偿标准突破口。
3. 坚守程序正义
从强拆现场录像保全,到对评估报告逐条质证,企业始终用法律程序约束公权力。
这场胜诉不是终点。正如代理律师王兴华所言:“我们不仅要追回损失,更要推动建立‘历史遗留项目补偿标准认定规则’。”目前,律师团队正协助企业准备新一轮赔偿协商,并同步启动国家赔偿诉讼,誓将法治进行到底。
胜诉判决
法律咨询热线:138-1029-1697
2020-10-10
2025-03-31
2025-03-31
2025-04-23
2025-04-23
2020-10-10
2020-10-10
2025-03-30
2025-03-29
2020-10-10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1座4层
地铁线路: 2号线北京站B(东北)口出,1号线C(西南)口出
公交线路: 1路、52路、142路8站北京站口东站下车;20路北京站东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