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杭州某商业综合体业主李女士遭遇投资困境:其购买的返租商铺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连续18个月未支付租金。当她提出退房要求时,开发商以“合同未约定退房条款”为由拒绝。这一场景折射出返租商铺市场的核心矛盾——当开发商违约时,购房者能否通过协商实现退房?协商过程中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本文将结合典型案例与最新法规,解析协商退房的合法操作路径。
一、协商退房的法律依据:从合同自由到法定救济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解除合同。这一原则为协商退房提供了基础法律框架,但需满足两个前提:
合同无禁止性条款:若购房合同明确约定“未经双方同意不得单方解除”,则协商需突破合同限制;
不存在根本违约:若开发商已构成根本违约(如长期停付租金、项目烂尾),购房者可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主张法定解除权,此时协商可转化为“以协商形式确认法定权利”。
典型案例:2025年南京鼓楼区法院审理的“某商业广场返租纠纷案”中,开发商逾期支付租金达12个月,业主集体委托律师协商退房。法院认定开发商行为构成根本违约,支持业主通过协商解除合同,并判决开发商退还购房款及支付违约金。该案凸显法定解除权对协商的支撑作用。
二、协商退房的实操步骤:从证据收集到达成协议
第一步:固定违约证据链
购房者需收集以下材料:
返租合同、付款凭证、租金支付记录;
开发商违约通知函、沟通记录(微信、邮件等);
项目现状证据(如停工照片、空置视频)。
案例启示:在2024年贵州某市“21户业主返租维权案”中,业主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获取开发商未取得预售许可的证据,最终迫使住建部门介入调解,促成退房协议。这表明行政程序与协商可形成合力。
第二步:制定协商策略
分层谈判:先与开发商法务部门沟通,再升级至管理层;
利益置换:提出“退还本金+放弃部分利息”的妥协方案;
第三方介入:邀请律师、行业协会或媒体参与调解,增加协商公信力。
第三步:签署书面协议
协议需明确:
退房时间节点(如30日内办理注销登记);
退款方式(一次性支付或分期);
违约责任(如逾期退款按LPR四倍支付利息)。
风险提示:2025年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审理的“某商铺退房纠纷案”中,业主与开发商签署的《退房协议》未约定逾期退款责任,导致后续诉讼败诉。这警示协议条款需具备可执行性。
三、协商退房的替代方案: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
若协商陷入僵局,购房者可启动“协商+行政+司法”联动机制:
行政投诉:向当地住建部门举报开发商违规返租(依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诉前调解:申请法院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达成协议后可申请司法确认;
示范诉讼:选取典型案例先行诉讼,形成判例后推动批量协商。
数据支持:据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全国法院年均受理返租商铺纠纷案件超12万件,其中通过协商、调解解决的占比达68%。这表明非诉解决机制具有高效性。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承诺年回报率8%,结果返租中断、定金难退!”2024年,长沙某地铁站商铺返租纠纷中,447名业主历经两年维权,最终通过法院强制执行追回1.26亿元合同款。本文结合《民法典
2025-09-16
2025年,西安投资者李先生购买某商业广场商铺后,开发商连续12个月未支付返租收益。李先生依据合同“逾期支付超6个月需双倍赔偿”条款提起诉讼,最终获赔本金及双倍违
2025-09-17
2025年,成都某开发商以“年化8%固定收益”为诱饵,诱导300名购房者签订售后包租合同。然而,项目运营3年后,开发商指定的商管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停付租金。购房者王先生欲
2025-09-17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1座4层
地铁线路: 2号线北京站B(东北)口出,1号线C(西南)口出
公交线路: 1路、52路、142路8站北京站口东站下车;20路北京站东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