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中卖方权益保护指南:补偿争取与法律实务
更新时间:5 天前阅读:

2025年厦门市中级法院受理的农村房屋买卖纠纷中,卖方主张补偿案件占比达41%。本文结合最新判例与中央政策,解析卖方在合同无效情形下如何依法争取补偿。

典型案例:厦门市海沧区郑某某诉陈某某案

2002年,郑某某将农村房屋以12万元售予陈某某。2021年房屋拆迁补偿价达168万元,郑某某起诉确认合同无效并要求补偿。法院判决:

1、合同无效,双方返还财产

2、郑某某赔偿陈某某房屋增值损失152万元(按60%过错比例)

3、陈某某自行承担购房款利息损失

裁判要旨:

依据《土地管理法》第62条,非集体成员购买农村房屋无效

采用"动态过错评估",卖方故意违约的承担主要责任

引入"区位补偿价"作为损失计算基准

法律依据

1. 《民法典》第157条

合同无效后,有过错方应赔偿损失

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可得利益损失

2.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明确"三不得"原则:非集体成员不得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允许试点地区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新模式

3. 厦门中院《农村房屋买卖审判指引》

损失计算标准:以拆迁补偿价或周边商品房价格为基准

过错划分:故意违约方承担60-80%责任

实务操作指引

第一步:证据收集

重点准备:

房屋产权证明(宅基地使用证)

买卖双方身份证明(确认买方是否集体成员)

房屋现状证据(照片、评估报告)

政策文件(当地拆迁补偿方案)

第二步:补偿计算

第三步:维权路径

协商调解:通过村委会或司法所进行前置调解

行政投诉:向自然资源部门举报违法交易

司法程序:起诉同时申请财产保全,重点查封买方其他财产

第四步:风险防范

在合同中约定"拆迁利益共享条款"

保留部分房款作为履约保证金

及时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变更备案

结语

2025年农村房屋买卖纠纷处理呈现"严格认定合同效力,灵活确定损失赔偿"的特点。卖方应把握"过错责任"与"损失量化"两大核心,通过专业评估与政策运用争取最大权益。数据显示,采用动态评估法的案件,卖方补偿获得率较传统计算方式提升47%。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咨询热线
/ support hotline
400-8816-088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1座4层

地铁线路: 2号线北京站B(东北)口出,1号线C(西南)口出

公交线路: 1路、52路、142路8站北京站口东站下车;20路北京站东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