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被拆迁,如果拆迁人同意征收赔偿规定,就可以跟拆迁方签订拆迁协议。一些拆迁户在签订拆迁协议后,才发现自己拿到的赔偿太少了,想要反悔。那么,拆迁协议签订之后,什么情况下可以反悔?
一、拆迁协议签订之后,什么情况下可以反悔
征收拆迁过程中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其法律性质属于行政合同。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形下,双方签字或盖章后,合同就生效了。任何一方在合同生效后就不能反悔了。但是如果存在下面7种情形,将可能会导致拆迁补偿协议的无效,则被征收人可以主张协议无效,并争取重新协商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机会。
第一,征收主体不具有征收房屋或土地的合法权利,压根无权组织实施征收拆迁。譬如街道办、村委会等实施的所谓“征收行为”。实践中,征收补偿协议的签订主体多种多样,但若征收项目主体本身的资格有问题,那么协议也自然不会对被征收人产生效力。
第二,被征收人的房屋或土地并不在征收范围内。例如,许多地方的征收部门在未获取相应的征地批文的情况下就进行征收,或者有征地批文,但是存在少批多占的情形,被征收人应多加注意这些情况。经申请公开勘测定界图等征地信息,发现自己的房屋、土地确实不在征地获批范围内,此时的补偿协议是不对被征收人产生法律约束力的。
第三,协议的签订违背被征收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在征收过程中,征收方可能会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方式,使被征收人在非自愿的情形下签署补偿协议。实践中,这类逼着被征收人签字,不签就长期滞留在被征收人家中,禁止其吃饭、休息,甚至动辄对其及其家人施以人身威胁、殴打等“逼签”情形并不鲜见。此时则需要被征收人保存好录音、录像等证据,及时报警争取解除人身限制。以便后续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渠道确认合同无效或者将其撤销。
第四,代理人在超越代理权限或者无代理权限的情况下,与征收方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且被征收人对此不予以认可。例如,在房屋由多个继承人继承的情况下,其中的一个继承人在未经其他继承人同意的情形下,与征收方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是无效的。
第五,在空白拆迁补偿协议签字后,发现到手的协议补偿标准很低,与之前协商的补偿标准不一致,补偿金额减少了很多或者根本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被征收人在此情况下,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是,这种情况下,被征收人举证都比较困难,这样就处于被动的、不利的地位。空白协议是一定不可以签的,否则将可能直接导致维权的终结。但若协议给予的补偿安置明显过低,被征收人仍有权要求征收方依法履行其补偿安置职责,确保其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六,征收方以需要领导签字盖章或上级部门审批为由,将被征收人签字的补偿协议取走后擅自进行修改。被征收人可以请求法院认定征收方修改的协议无效或者请求撤销、变更协议。但是,在法院认定之前,征收方可以凭借此协议启动之后的程序,如要求被征收人腾空房屋、交房进而将房屋拆除,这对被征收人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建议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中,尽量要求双方当场签字盖章,并将签字盖章的协议原件妥善留存。签约后手上没有协议是一种极为被动的情形,即使通过法律途径也未必能将所签的协议“调出”。在签订多份补偿安置协议的情况下,“消失不见”的往往是所涉补偿数额最有利于被征收人的那一份,这是需要被征收人予以高度警惕的。
第七,征收程序违反法律规定。例如,房屋评估机构选定违法或者估价不合理,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市、县级人民政府没有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公示;在旧城区改造类项目下,当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时,市县级人民政府没有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没有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没有经过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房屋征收部门对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组织调查登记后并未向被征收人公布等等。
二、拆迁协议的主要内容
(1)拆迁补偿方式,货币补偿金额及其支付期限;
(2)安置用房面积、标准和地点;
(3)产权调换房屋的差价支付方式和期限;
(4)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5)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或停产停业损失费发放标准和支付方式;
(6)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的方式;
(7)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款。
至于每一个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还应视拆迁补偿方式不同而不同。对于实行货币补偿的,协议中应主要载明补偿金额、搬迁期限;对于实行产权调换的,协议主要载明安置用房的结构、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拆迁协议签订之后,什么情况下可以反悔?在签订拆迁协议之前,就应该要细看里面的内容,对赔偿不满意的情况下不要贸然签订。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拆迁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未在拆迁期限内完成拆迁,需要延长拆迁期限的,拆迁人应当在拆迁期限届满十五日前,向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给予答复。批准延期拆迁的,延长期限累计不得超过一年
2025-05-12
大同市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作为征收双方权利义务的载体,兼具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的双重属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协议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补偿条款的协商性又体现民事合同特征
2025-07-03
湛江部分拆迁项目中,拆迁方为加速推进工程,常以“高额奖励”“优先选房”等话术诱导被拆迁人签署空白协议。此类协议因内容缺失,极易引发后续纠纷。2025年湛江某区数据显示,因空白协议引发的诉讼占比达拆迁纠纷的23%
2025-06-17
在杭州农村房屋拆迁过程中,拆迁补偿协议是拆迁双方权利义务的核心依据。然而,部分拆迁方以“内部审核”“统一保管”为由扣留协议,导致被拆迁人维权困难。
2025-06-20
房屋拆迁补偿协议是拆迁办与被拆迁人之间就补偿方式、金额、支付期限等事项达成的法律约定。若拆迁办在协议签订后扣留补偿款,其行为可能构成违法,需结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
2025-06-04
在济南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已成为民生领域核心法律文书。根据济南市住建局2025年第一季度统计,全市涉及拆迁补偿纠纷的行政复议案件中,68%源于协议条款瑕疵。本文结合《济南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2025修订版)及《民法典》合同编最新规定,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协议签订的关键法律节点
2025-06-25
在房屋拆迁中,部分被征收人因信息不对称或压力被迫签订空白协议,导致后续权益受损。例如,2025年白云区某城中村拆迁中,村民张某在征收方“限时签约奖励”诱导下签订空
2025-06-13
面对补偿协议条款模糊,被征收人需建立“预防性审查+进攻性维权”双层防线。签约阶段通过条款设计锁定权利,履约阶段实时监控履行情况,争议阶段综合运用解释、变更、撤销等法律武器。日照市已建立征收补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可提供专业调解服务,权利人应善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在法治框架内实现权益最大化
2025-06-24
在青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拆迁补偿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青岛市司法局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全市因房屋拆迁引发的行政争议案件同比增长23%,其中超60%涉及补偿协议
2025-06-30
渝中区居民张某与拆迁方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约定补偿款为120万元。然而,拆迁方以“需加盖公章”为由扣留协议,张某多次索要未果。后张某发现拆迁方擅自修改协议中的补偿金额为80万元,遂诉至法院
2025-06-20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1座4层
地铁线路: 2号线北京站B(东北)口出,1号线C(西南)口出
公交线路: 1路、52路、142路8站北京站口东站下车;20路北京站东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