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汕头市金平区某旧城改造项目引发争议:被拆迁户陈某在签订补偿合同后,发现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而周边同类商铺均获得此项补偿。陈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合同条款。这一案例折射出拆迁补偿合同变更的普遍困惑:合同签订后,是否还有修改空间?法律如何保障双方权益?
一、合同变更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的"双轨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7-151条,拆迁补偿合同变更需满足两大路径:
协商变更:双方达成合意即可修改条款。例如,汕头市龙湖区某项目因规划调整,拆迁方与被拆迁户协商将货币补偿改为产权调换,并签订补充协议。
法定撤销/变更:存在以下情形时,受损害方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介入:
重大误解:如误将"临时安置费"理解为"永久安置费";
显失公平:补偿标准显著低于市场价(需通过专业评估机构认定);
欺诈/胁迫:如拆迁方伪造征收公告,或以断水断电威胁签约。
案例延伸:2024年汕头中院审理的"濠江区某工厂拆迁案",法院因拆迁方未公示评估报告,认定被拆迁户对补偿标准存在重大误解,判决变更合同并追加补偿款。
二、汕头地方性法规的特殊要求
《汕头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第22条明确:
补偿方案需经市住建部门备案,未备案的合同可主张无效;
产权调换房屋需符合"就近安置"原则,超出合理通勤距离(如跨区安置)的,被拆迁户可要求调整。
实务建议:
签约前核查征收公告、评估报告等文件是否公示;
保留沟通记录(如微信、录音),证明非自愿签约;
变更请求需在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提出。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拆迁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未在拆迁期限内完成拆迁,需要延长拆迁期限的,拆迁人应当在拆迁期限届满十五日前,向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给予答复。批准延期拆迁的,延长期限累计不得超过一年
2025-05-12
大同市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作为征收双方权利义务的载体,兼具行政协议与民事合同的双重属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协议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但补偿条款的协商性又体现民事合同特征
2025-07-03
湛江部分拆迁项目中,拆迁方为加速推进工程,常以“高额奖励”“优先选房”等话术诱导被拆迁人签署空白协议。此类协议因内容缺失,极易引发后续纠纷。2025年湛江某区数据显示,因空白协议引发的诉讼占比达拆迁纠纷的23%
2025-06-17
在杭州农村房屋拆迁过程中,拆迁补偿协议是拆迁双方权利义务的核心依据。然而,部分拆迁方以“内部审核”“统一保管”为由扣留协议,导致被拆迁人维权困难。
2025-06-20
房屋拆迁补偿协议是拆迁办与被拆迁人之间就补偿方式、金额、支付期限等事项达成的法律约定。若拆迁办在协议签订后扣留补偿款,其行为可能构成违法,需结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
2025-06-04
在济南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已成为民生领域核心法律文书。根据济南市住建局2025年第一季度统计,全市涉及拆迁补偿纠纷的行政复议案件中,68%源于协议条款瑕疵。本文结合《济南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2025修订版)及《民法典》合同编最新规定,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协议签订的关键法律节点
2025-06-25
在房屋拆迁中,部分被征收人因信息不对称或压力被迫签订空白协议,导致后续权益受损。例如,2025年白云区某城中村拆迁中,村民张某在征收方“限时签约奖励”诱导下签订空
2025-06-13
面对补偿协议条款模糊,被征收人需建立“预防性审查+进攻性维权”双层防线。签约阶段通过条款设计锁定权利,履约阶段实时监控履行情况,争议阶段综合运用解释、变更、撤销等法律武器。日照市已建立征收补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可提供专业调解服务,权利人应善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在法治框架内实现权益最大化
2025-06-24
海口市农村房屋拆迁中,部分拆迁户因信息不对称或迫于压力签订不合理补偿协议,导致权益受损。2025年,海口市出台《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纠纷处理办法》,明确协议撤销条件与维权路
2025-11-05
,村民李某在拆迁方威胁“不签协议就强拆”下签署补偿协议,补偿款仅为市场价40%。后经律师协助,以“显失公平”为由起诉,法院依据《民法典》第151条撤销协议,并判决按评估价重新补偿
2025-10-30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1座4层
地铁线路: 2号线北京站B(东北)口出,1号线C(西南)口出
公交线路: 1路、52路、142路8站北京站口东站下车;20路北京站东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