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春市朝阳区永春镇村民孙某琴因房屋被纳入征收范围却未获补偿,将区政府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区政府履行补偿职责。此案背后,折射出违法拆迁中公职人员与实施方的刑事风险。本文结合《刑法》最新司法解释,解析长春违法拆迁的追责机制。
案例分析:从“拒不补偿”到“履职判决”的法治进程
孙某琴案中,区政府以“非本村村民”为由拒不补偿,但法院认定其未提供充分证据,判决区政府重新处理补偿申请。此案暴露出部分基层政府在拆迁中程序违法、证据不足的问题。若进一步调查发现相关人员存在滥用职权或故意毁坏财物行为,刑事追责将不可避免。
法律依据: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罪
根据《刑法》第397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7年有期徒刑。
典型案例:门头沟北村村委会主任周某某滥用职权,为非村民开具虚假宅基地证明,骗取拆迁款129万元,被判有期徒刑1年2个月。
非公职人员:故意毁坏财物罪
若开发商或施工方未经合法程序强拆,依据《刑法》第275条,故意毁坏财物价值超5000元或三次以上毁坏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超5万元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7年有期徒刑。
典型案例:密山开发商员工强拆房屋,造成损失16.8万元,主犯被判有期徒刑6年6个月。
司法实践:长春的从严追责趋势
2025年长春市朝阳区发布的《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明确,对“未批先拆”“少补多拆”等行为,将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数据显示,2024年长春市因违法拆迁被提起公诉的案件达12件,其中7件涉及公职人员滥用职权。
律师提示:如何推动刑事追责?
控告材料准备:收集强拆视频、补偿协议、政府文件等,证明拆迁程序违法;
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以“故意毁坏财物罪”或“滥用职权罪”立案侦查;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案件中一并主张财产损失赔偿。
结语
吉林与长春的案例表明,违法拆迁的解决已从“行政主导”转向“法治主导”。住户需善用法律武器,既要争取合理补偿,也要推动涉事人员依法担责。唯有如此,才能遏制违法拆迁的蔓延,守护公民的“财产安全感”。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一、行政强制执行是什么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特征:1、行政强制
2020-10-16
2025年6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一起行政赔偿案作出终审判决:某区政府因违法强拆企业厂房,需赔偿450万元。这一案例折射出暴力拆迁中财产损失索赔的法治路径。本文结合最新案例
2025-08-01
2025-08-01
2023年,长春市九台区王广发五栋平房被区政府以“危房”名义强制拆除,法院最终认定程序违法并撤销强拆决定。此案暴露村委违法拆迁的典型问题。本文结合长春案例与最
2025-08-01
湛江东海岛朱惠来因拒绝签署中科炼化项目拆迁补偿协议,其两处房屋被强制拆除。朱惠来在反抗过程中致一警察死亡、一官员重伤,最终被三度判处死刑,经律师介入后改判死缓
2025-06-19
2025年6月,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民事主体间房屋拆迁补偿合同纠纷案,原告张鹏与被告四平市幸福之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争议,折射出四平市违法拆迁中补偿问题的
2025-08-01
2025年某街道办在未履行法定程序的情况下强制拆除居民房屋,法院最终判决街道办赔偿房屋重置价、屋内物品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共计380万元。该案例印证了《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六条第八项的适用性——违法行政行为造成财产损害的,按直接损失给予赔偿
2025-05-30
2025年4月,商丘市睢阳区古宋街道王庄组发生一起违法拆迁事件:在未与被征收人达成补偿协议的情况下,街道办事处组织人员强制拆除居民房屋。法院最终依据《行政诉讼法》及2025年
2025-07-30
棚户区改造中的强制拆除行为需严格遵循《行政强制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任何未经法定程序的强拆均属违法。合法强拆需满足以下条件,并保障被征收人的补偿权益:一、合法
2025-06-05
2025年司法实践强化对行政强拆的程序审查,镇政府强拆被判违法多因未履行补偿前置、听证告知等义务。被拆迁人应注重保留现场视频、公告照片等证据,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维权。行政机关则需严格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避免程序瑕疵导致败诉
2025-07-10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1座4层
地铁线路: 2号线北京站B(东北)口出,1号线C(西南)口出
公交线路: 1路、52路、142路8站北京站口东站下车;20路北京站东站下车